本报讯(记者陈华)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龙门村盘活村里300多平方米的闲置房屋股票配资杠杆,成立合作社,并和黄山太平经开区一家加工企业“牵手”,共同组建“共富工坊”,以此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针对农村劳动力“闲散化、低技能化”等特点,黄山区系统推进“共富工坊”建设,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等方式,因地制宜引导经开区企业将技术含量较低的基础加工环节延伸布点到农村。
在龙门村的“共富工坊”,公司负责提供原材料和订单,工坊负责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进行加工,形成“村民+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推动三方共赢。
为此,当地有关部门精准对接服务供给方、承接方、需求方等诉求,梳理形成企业产品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四张清单”,常态化开展零工招工、订单对接、技能培训等服务,引导企业将手工组装等低技术环节转移至工坊,全方位保障工坊运行。
同时,聚焦留守妇女、陪读宝妈等需求,该区探索推出“集中生产+居家代工”弹性工作制,并实行“灵活时间+计件薪酬”用工方式,招募农村妇女利用碎片化时间从事来料加工,有力破解“顾家难就业”的现实痛点。
今年以来股票配资杠杆,黄山区精准盘活闲置校舍、闲置厂房等集体资产,投入240万元在8个乡镇建成11个标准化“共富工坊”,承接订单135万元,村集体实现租金收入13.5万元,并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等方式,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华夏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